新型通风空调系统“逆袭” 十多年设计日趋丰满

[2014-07-31]

在某些香港大学教授眼中,内地优秀暖通空调专业设计人才对于创新的理解,不过停留在对国外新产品的极致发挥和应用上。这种观念停留在本世纪之前或可以理解。那时,国内几乎所有设备厂商和空调人才都在搞“闭门开发”——所谓创新,多集中在产品自身细节,丝毫不敢跳出圈子,对新产品、新技术的理解陷入囹圄,更从未将产品适应性和实际应用结合考虑。

不过,随着李国庆所带领团队开发的新型地铁通风空调系统横空出世,这一观念随即作古。“他们非常惊讶,我们能从实践应用中摸索规律,着手制造新产品乃至重新布局整个通风空调系统。”李国庆说。

跳出循规蹈矩的思路,李国庆意识到,要使传统的通风空调系统实现进一步优化,就必须结合地铁特点,搞彻底变革。他解释称,创新设计包括系统创新和产品创新两方面,如果说此前的产品创新更似精雕细琢,那么系统创新便是重搭血肉和骨架。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完成有内容、有意义的躯体,并实现优化初衷。

这种创新早在2001年就开始了。那年,时年30多岁的李国庆带领团队接手北京地铁5号线,大胆抛出了使用表冷器、放弃空调箱的设想。不过,设备厂商对此并不“感冒”。年轻人的想法几乎不被企业认可,自然无人愿意接单——他们甚至不懂表冷器为何物。

“对我们没有信任感,所有人对市场潜力和盈利空间都存疑。”然而,与遭到设备企业冷遇相异,李国庆的创新思路得到了晏启森、吴元炜、江亿等业内权威专家的支持,通过多方运作特别是业主推动,最终有人接下定单。设计和企业两方密切配合,产品终获成功。

经过十多年磨练,这个团队对于地铁通风空调系统的创新设计日趋丰满。“我们要移除冷却塔,空调水系统也将不复存在,只使用氟利昂,相当于为地铁量身定做‘大分体空调’。我们还要把制冷机拆掉,只保留压缩机等零部件,用送冷盘管做空调,散热盘管做冷却塔。”李国庆说,“系统会被拆得七零八落,再重新排列组合。”

这项被李国庆视为“地铁通风空调史上里程碑式的创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北京地铁碰到太多无法回避的实际难题。例如有的线路将会经过繁华拥挤地区,冷却塔无法裸露在外面,如果采用新的技术,就可以寻求较好的解决出路。相比传统系统,新系统无论从结构还是体积上都明显精简。另外,地铁项目每年有空调期、过渡期和通风期三大周期。新技术不但将过渡期提前、空调期延长,而且改善了室内空气质量,节能优势凸显。

“我们必须摒弃传统设计方式,以最小的代价换得最大的节能效果。”李国庆表示,“其实这些都是储备技术,但现在不得已提前上马。北京地铁已往考虑将目前正在施工的一座地铁车站做为首秀。”

有了巧夺天工的创新,还需要设备厂商的鼎力支持。这同样是设计者们关注的焦点。李国庆表示,新系统未来采购将围绕压缩机、膨胀阀以及具有特异性的盘管。这些部件有机连接后,冷冻机房将就此消失。而对于传统设备厂商来说,他们若想赢得未来可观的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就必须转型适应新的研发需求,对原有产品转型换代。他认为,这对于能做出迅速反应的国内民企是良好机遇,灵活优势将由此体现得淋漓尽致。比较而言,国外企业在研发和生产机制方面相对死板,新产品和新策略形成周期长,对他们抢占市场造成不利影响。

对于企业筛选,地铁的业主有着严苛的“准入机制”:企业全投入并保证产品质量和效果,达到预期效果后结算;一旦完不成要求,必须恢复原状。经过多年推进,越来越多的厂商逐步由排斥转变为主动靠近。

“当初这么决定肯定有风险。几百万元投入虽然不算多,但一般人肯定不敢干。”李国庆正在用实际证明,他们与设备厂商进入了良性循环,“企业甚至追着我们要项目,双方已形成互信。依目前形势看,这套新型通风空调系统很有可能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份额,虽然要根据建筑具体特点和结构形式做调整,但理论上快速复制完全可能,甚至最终会影响地上建筑。新系统一旦向市场铺开,现在这些厂商会取得先行优势,其他企业恐怕只能望尘莫及。”

理论若不落实,再精妙也是纸上谈兵。李国庆对此深有感悟,虽然实操过程中遇到无数坎坷,但毋庸置疑,这个团队正大步走在通向成功的实践之路上。李国庆说,这不是拉开的弓,而是已经射出去的箭。对于新型通风空调系统的未来,他们志在必得,“预估起码有500亿元的市场空间”。
“后来,有位香港的大学教授从设备厂商那里打听到我们做的这套新系统,然后很积极的和我们讨论。”在李国庆看来,他们已经跨过领跑行业的节点了。

对于企业筛选,地铁的业主有着严苛的“准入机制”:企业全投入并保证产品质量和效果,达到预期效果后结算;一旦完不成要求,必须恢复原状。经过多年推进,越来越多的厂商逐步由排斥转变为主动靠近。

“当初这么决定肯定有风险。几百万元投入虽然不算多,但一般人肯定不敢干。”李国庆正在用实际证明,他们与设备厂商进入了良性循环,“企业甚至追着我们要项目,双方已形成互信。依目前形势看,这套新型通风空调系统很有可能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份额,虽然要根据建筑具体特点和结构形式做调整,但理论上快速复制完全可能,甚至最终会影响地上建筑。新系统一旦向市场铺开,现在这些厂商会取得先行优势,其他企业恐怕只能望尘莫及。”

理论若不落实,再精妙也是纸上谈兵。李国庆对此深有感悟,虽然实操过程中遇到无数坎坷,但毋庸置疑,这个团队正大步走在通向成功的实践之路上。李国庆说,这不是拉开的弓,而是已经射出去的箭。对于新型通风空调系统的未来,他们志在必得,“预估起码有500亿元的市场空间”。

“后来,有位香港的大学教授从设备厂商那里打听到我们做的这套新系统,然后很积极的和我们讨论。”在李国庆看来,他们已经跨过领跑行业的节点了。


文章来源:中国新风网

上一篇:地源热泵发展须攻克三大难关

下一篇:冰蓄冷空调助力减轻雾霾污染



关注微信

冷却设备在线
电话:010-67832070       邮箱:ccti2012@163.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板井路69号世纪金源商务中心12FB (京ICP备1305130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