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进京后,北京市将启用水质信息共享平台,汇总南水北调中线全线水质数据,任何一地的水质污染,都可以及时获知并提前采取措施。记者昨天从市水务局获悉,南水进京初期,供水比例不超过20%,以后逐渐增加到50%,水质监测的频率也将增加。
南水进京后加密检测
8月4日,北京市水务部门在南水进京后的首站——房山区进行了一次例行水质检测,这次水质检测首次邀请南水进京水质专家组进行监督。
市水质监测网房山监测站工作人员在北潞园学校和小苑水厂采集了三套水样,分别送到房山监测站、市中心站以及随机选取的另一个区级站进行检测。
第一份水样被送进房山水质监测站的实验室,通过气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等专业仪器进行72项指标检测,“我们每月进行两次9项常规指标检测,每月一次72项指标检测,每半年一次106项指标检测,检测结果在水务局网站上定期公示。”房山监测站副站长李芳介绍。
“南水进京后,检测内容不增加,但频率会加密。”市水务局供水处处长胡波介绍,为保证水质稳定,北京市正在建设南水北调中线水质信息共享平台,将整合中线沿途各地的水质数据,以及环保、卫生、水文等各部门、多渠道采集来的数据,形成一套完整的监测体系。
上游有污染,第一时间应对
南水水质全程监测,任何一地的水质变化,都可以及时获知并提前采取措施。针对上游渠道可能发生的突发性污染事件,北京将设立“三道防线”,拒绝“问题水”入京、入城、入厂,并建设水质监测预警,确保水质安全。
第一道防线是当上游来水水质出现污染时,关闭总干渠北拒马河暗渠进口节制闸,开启退水闸,将来水排入拒马河内,避免污染水进京;第二道防线是当永定河以西水质突发污染时,关闭永定河倒虹吸进口闸,将来水排入滞洪水库或永定河,避免污染水进城;第三道防线是当自来水厂水处理工艺无法消除超标污染物质时,停止取水,避免污染水进厂。
此外,丹江口水库原水在不同季节也会发生细微变化,如浊度、藻类、嗅味等,途经1200多公里长途跋涉,水质情况较为复杂。除去突发事件外,对上游水质的实时掌握,还有助于北京水厂及时调整制水工艺,确保南水进京后,自来水是市民熟悉的“北京口味”。
南水进京初期比例不超20%
为防止“水黄”现象的出现,南水进京初期,与本地水调配比例为1:4,半年后,将逐渐增加到1:1。
所谓“水黄”,是指外地来水进入本地供水管网时,因水质酸碱程度不同,有可能会发生管壁长期形成的“管垢”锈蚀脱落的情况,从而造成水质发黄。
胡波介绍,两处不同水源混合时,都有可能产生这种现象,2009年河北水进京时,就出现过“水黄”。2011年,北京市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建成“微型水厂”,采用北京市供水管道及制水工艺,经过反复试验,确定了30多套制水工艺方案。
“目前来看,南水进京后发生大面积‘水黄’的可能性不大,但局部、短期的‘水黄’现象并不能完全避免。”胡波说,“初期南水比例不超过20%,管网适应后再逐渐增加。”据悉,北京市各水厂水源不同,水质也略有差异,目前,科研部门正在绘制“配水地图”,南水在各水厂所使用的比例也各不相同。
文章来源:中央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