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收购库卡,到底要“买买买”还是自主创新成为各界的热议话题。
从一定程度上讲,格力和美的之间的选择分歧,不是市场和产品之争,而是路线之争。这也关系到中国这个制造大国要成为制造强国,到底要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从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自主研发和购买技术两条路都曾走过,却走出了截然不同的两重天。
走自主研发之路,让中国在很多领域占据了世界高度。比如高铁。近年来,中国高铁横空出世,一鸣惊人。中国高铁为什么发展这么快?很简单,就是在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根据国情、路情进行创新,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体系,短短数年间便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与国际同行相比,中国高铁不仅运营规模大,而且还具有系统技术全面、造价低、建设速度快等优势,成为“中国速度”“中国制造”的新名片,一再让世界惊叹。
联想和华为是个很好的对比例子。在发展之路上,联想起点更高,从体量上看,联想曾是华为的5倍,为何华为后来者居上,反而将联想甩出了几条街?
跟踪研究二者多年的专家发现,联想靠引进防制,路越走越窄,而华为多年来坚持自主研发,最终厚积薄发,一鸣惊人。于是,专家们得出了这样一条结论:坚持自主创新的道路对企业是最好的方法,不要相信引进可以做得很快。
中国是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差距很大,大多数产业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是我国制造业的一大“短板”。从全球创新能力指标GII看,中国排在世界第20位左右。
如何弥补这个短板,习近平总书记曾专门谈过这个问题,他说,过去三十多年,我国发展主要靠引进上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基本是利用国外技术,早期是二手技术,后期是同步技术。如果现在仍采用这种思路,不仅差距会越拉越大,还将被长期锁定在产业分工格局的低端。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综合国力竞争中,我们没有更多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
自主创新方面,中国制造业的典型样板企业非格力电器莫属。
从空调到智能装备,格力无不是自主研发和生产。走自主研发之路,格力吃尽了苦头,但同时也尝到了甜头。
格力发展的前十年,同国内大多数空调企业一样,靠着低价竞争在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没有核心技术的一直制约着它的发展壮大。2001年,格力在试图购买日本企业专有技术时,遭遇对方断然拒绝,甚至在拆开国内客户购买的日本样机进行原样测绘时,都看不懂对方硬件设计意图,更不用说肉眼看不到的软件程序了。在艰苦条件下从追随、模仿起步,格力走上了自主创新之路。十年磨一剑,最终炼成真功夫。正如董明珠所说:“我们宁可慢3年,也要走自主研发的路。”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是应对未来的国际竞争绕不过去的环节。中国制造企业的整体跃升,首先要过的不是技术门槛,不是资金门槛,而是创新门槛。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认为,中国作为制造大国,传统制造业已走到了必须转型升级的关口。“旧力渐弱,新力将生,创新驱动正在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实现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力引擎。”(来源:格力)
更多信息敬请关注冷却设备在线(www.ccti.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