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通用机械行业调研报告

[2022-03-15]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面临国际发展环境和世界范围新冠疫情严峻的复杂形势下,实现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战略转型的关键一年。深入会员单位了解经济运行情况和“十四五”发展设想,广泛听取会员企业对协会工作的意见和诉求,对做好行业服务和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10月17—23日,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组织四个调研组对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广东、安徽、河南地区的91家重点会员企业进行了调研,现将主要调研情况汇总如下。
一、调研企业基本情况
1、调研企业近三年经济运行情况
从调研情况看,2019年至2021年企业营收状况总体良好,在政府调控和企业共同努力下,因去年突发疫情影响而产生的企业经济运行较大波动得到快速恢复,尤其是今年前三季度企业生产销售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生产任务饱满,经济总量同比快速增长。
根据91家调研企业不完全统计,预计2021年实现总产值204亿元,同比增长5.3%;销售收入317亿元,同比增长10.6%;实现利润25亿元,同比增长11.6%;出口17亿元,同比增长6.25%。主要指标都显现了比较好的增长态势。
2、调研企业经营发展特点
(1)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快速发展
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引擎。据91家调研企业数据不完全统计:企业科技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4.63%;研发人员占职工总数的11.45%;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15个,省级技术中心78个;企业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50个,省级科技项目149个,市级科技项目120个;持有有效专利3848个,其中发明专利848个;参与制定的国家标准152个,行业标准220个,团体标准51个。企业出口产品占主营收入的20.1%。
(2)智能制造发展势头良好
绝大多数调研企业加大了智能制造方面的投资力度,在产品智能化、智能监控、远程数据采集、生产过程智能化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许多企业通过大数据应用,实现对生产流程的监控,柔性加工、柔性装配、柔性结构件焊接设备越来越普及。很多企业还通过掌握设备运行数据、时间数据、状态数据、历史故障数据、位置数据等,进行大数据分析与应用,除了实现设备管理、设备监控、设备运营一体化外,逐步开展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商务云平台、供应链管理平台等软件系统应用也在行业中“遍地开花”。
(3)专精特新企业得到长足发展 
在参加调研的91 家会员企业中有20家以上获得专精特新企业称号,还有一些企业在特色经营方面具有鲜明的发展特点。不少企业已经建设了数字化车间,下一步布局全面智能工厂的改造与建设;MES制造执行系统、ERP 企业资源计划、PDM 产品数据管理等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越加普遍,有力推动了企业研发、制造、管理流程的精细化智能化进程。为适应市场需求,努力提升产品品质,增强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特别是细分市场的竞争能力。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方面投入技术改造和加强新产品研发,为客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实现了制造与服务的良性互通、协调发展。
(4)新三板上市如火如荼北交所虹吸作用明显
股票市场新三板开拓了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渠道,为没有条件上市的中小微企业进入股市融资打开了一扇窗,尤其是北交所的成立,掀起一股上市的热潮。
调研企业中已经在科技版或新三板上市、并有北交所上市强烈意愿的有14个企业,占15.4%,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是: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好、管理规范,多数是小巨人企业。
(5)围绕“双循环”及“双碳”目标实施举措
行业市场发展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目标和产业政策密切相关。从调研情况看,目前建筑市场、水泥等建材行业需求下降,围绕“双循环”新格局及“双碳”目标实施,企业针对各自市场领域加大市场拓展开发力度,逐步寻求新的市场机遇。企业关注的主要市场领域,从应用领域来看主要包括天然气及液化、水利工程及城市供水、水处理等环保工程、石油石化、新能源等,从产品规格水平来看主要是大规格高参数、高精密、特殊工况要求等高端细分市场。
企业都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的战略目标,根据自身特点推进智能化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积极研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持续科技创新建设,制定打造绿色制造体系的规划方案。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围绕节能领域进一步推动技术研发和产业技术升级,推动节能减排,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6)拓展氢能利用等新能源领域
氢能利用作为新能源领域重点发展方向已成为大多数企业的共识,很多企业已经涉足或计划涉足氢能领域,跟踪氢能利用有关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做好有关调研和技术储备,关注“氢能”产业链有关氢的制备、储运、使用等领域应用产品的发展,制订产品研制计划。
调研企业中,目前在氢液化工厂和高压加氢站用关键阀门、氢气和含混氢的输气设备、电解水制氢和气体纯化设备、氢能加气站用隔膜压缩机、氢能车用泵等涉氢产品方面都开展了相关的研发、制造和工程化应用。企业普遍认为今后氢能市场有巨大潜力。
(7)企业制定“十四五”规划并启动实施
从调研情况看,大部分规模较大的企业均制定了“十四五”规划,并与“双碳”目标相结合,在规划中给出了企业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还有部分企业虽没有制定“十四五”规划,但都有中长期发展思路和想法。企业的“十四五”发展目标主要聚焦重点市场需求,加速升级转型步伐,提升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发挥自身主导技术优势,深挖用户领域客户需求,提供系统集成、节能服务管理等多种模式服务,不断向新的行业和领域拓展,从传统制造企业向服务型制造企业转变。优化企业结构,搭建先进生产、管理平台,实现绿色发展,坚持走高质量专业化发展之路。
3、近期对企业经济运行影响较大的问题
(1)国际形势的影响
调研显示,国际环境和疫情影响等问题成为制约企业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有自营进出口业务的企业今年形势忧喜参半。喜的是订单回流,由于近年中美关系持续恶化,美国加强产业链重构,加大了对东南亚国家产业链的布局,很多订单转移到越南印度等国家,但因今年以来这些地区疫情持续反复,难以控制,很多台资、外资企业的订单又重回大陆生产;忧的是国内产品出口受限,一是疫情导致出口产品无法及时现场安装调试;二是近期出口运力不足,运输成本陡增。如附加值不高的阀门产品本可出口东欧国家,但铁路运力有限导致无法出口,用户转而采购土耳其等国产品。海运成本近几个月骤增数倍,个别航线的运费价格翻了5~6倍,部分项目海运成本已占到总成本的1/3~1/2,导致部分企业以到岸价结算的合同出现亏损,后续出口动力减弱。
从市场层面,东南亚国家受汇率波动影响较大,出口项目进度有一定延缓;印度市场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大,印度政府提高工业品进口关税导致出口产品成本增加明显。从技术层面,国际市场对产品低能耗、低噪音、新型能源要求越来越高,品牌间竞争加剧,国外企业针对中国企业的打压行为愈加强烈。同时我国传统制造业企业海外工程能力整体有差距,系统解决方案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实施,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有助于能源、基建、工程等行业旺盛产能实现向国外的输出,同时带动下游相关产业发展,通用机械产品出口市场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2)疫情的影响
经实际调研和企业经济运行数据看到,大多数企业已经摆脱疫情影响全面恢复了生产运营,因去年疫情影响的订单今年得到释放,企业经济总量增长成为主流。疫情对企业经营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 很多项目采取网上招投标方式,企业可以方便参与更多的项目投标,投标成本降低,投标公平及规范程度也有所提高。
② 全球货物贸易持续复苏、外需趋旺构成了我国货物贸易高速增长的重要背景,有助于企业产品出口。
③ 同时国际疫情导致的海外重点市场开工率不足或项目停滞,未来一到两年企业难以走出去开拓市场,加之出口产品售后市场维护流程复杂,对国外市场推进有一定影响。
(3)限电限产的影响
近期全国范围出现了限电限产情况,从91个参与调研的企业看,均不同程度的受到了限电的影响。国有大型企业情况稍好,只接到限电通知,大多未真正实施限电。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受影响比较大,处于上五限二、还有甚者上四限三等限电限产状态,对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由于限电,企业与相关产业链都受到波及。上游方面,钢材、水泥、铝、黄磷等原材料价格因限产刺激供不应求而涨价,部分产品价格近期直线拉升,创历史新高。下游方面,价格传导拉升生产成本之外,供货周期开始拉长,订单交付压力加大。这一轮限电限产举措,或许会倒逼诸多高能耗的中小企业要么退出市场,要么转型升级。
(4)原材料能源涨价的影响
今年以来,受到国际疫情持续不稳和国内市场需求旺盛的催动,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快速增长。通用机械行业主要原材料钢铁涨价在20%~30%,特种钢材涨价更高,如不锈钢涨价近100%;以煤炭、石油和电力为代表的能源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下,个别企业也在寻求通过产品涨价来抵消材料能源涨价而造成的企业效益大幅下降的问题,而绝大多数企业还在彷徨观望。在双重压力下,部分中小民营企业的生存受了威胁,吃掉库存原材料后,再采购原材料生产的产品就开始亏损,倒逼企业考虑限产止损措施。
4、影响行业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1)行业核心技术发展缓慢
目前国产的研发分析设计软件严重落后,企业研发主要采用二维平面设计,三维设计推行缓慢,缺乏数模有限元分析计算相应的软件及人才储备。
缺少行业技术信息共享机制,细分行业里的技术标杆和质量标杆引导不明确;部分行业和专业缺乏相关材料和实验平台进行实验验证,部分已有的试验平台能力不足、收费过高,或没有合作渠道和平台,行业核心技术发展缓慢。
企业利润率低,研发投入能力不足,技术进步速度缓慢。市场竞争惨烈,企业利润空间窄小,研发、工艺装备更新换代所需的投入严重不足,技术创新水平难以获得较大突破。
部分企业缺乏技术引进经验,以引进带动创新的战略难以如愿。有企业提出长期以来有引进先进技术的意愿,欲通过引进技术实现快速提升,但由于缺乏引进经验,渠道和信息不畅,至今未能获得有效途径。
(2)企业面临的主要经营困境
一是招工难,产业技术工人老龄化严重:广东地区产业工人缺口在50万左右,员工平均年龄偏大(45岁左右),年轻人不愿到机械制造业工作,且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山、佛山等小城市招工极其困难。河北部分地区也因地域条件限制面临招工难,生产工人短缺。
二是专业研发人才缺乏,尤其小微企业及小众专业很难招到技术人员,导致创新能力低,企业良性发展受到限制。
三是融资成本高、融资环境差仍是制约企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
四是企业规范化、智能化、高质量发展成本高,终端产品提价难上加难,转型发展任重道远。
二、对国家方针政策方面的建议
1、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1)希望针对制造型民营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建议银行业增加对实体经济、制造业企业的贷款授信额度,灵活采用信用贷款、抵押贷款、无还本续贷等方式,降低企业贷款成本,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国有企业应付账款的监管力度,依法保证民营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及时回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2)对于增长型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建议将增值税中的一部分反哺企业,所得税减免一部分,以有利于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能,尽快使企业转型升级。
(3)进一步加大企业人才及用工扶持。建议对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人才在职称聘任等方面给予支持,使民营企业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同时加大对民营企业稀缺蓝领人才在职称、奖励、购房津贴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急需的蓝领人才;加强社会宣传,加大产业工人的培养政策力度,确实保障产业工人的社会地位及经济收益,引导更多的年轻人从事此类工作;促进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为企业培育更多的专业性、实用性人才。
(4)加强对小微企业的规范性管理。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是否可增加和恢复许可证的管理。多层面打造鼓励与引导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社会氛围及政策,规范市场,实行有力监管制度,加强劣质仿冒产品的惩处力度。
(5)建议国家增强对民营企业政策支持的持续性,继续为民营企业制造业创建良好的营商环境。
2、加大对企业智能制造支持力度
(1)由于产品及工艺的不同,企业智能化改造方案千差万别,部分智能化改造示范案例起不到推广释放作用,依靠企业自身又捉襟见肘,所以希望在智能化改造方面应该以细分行业为基础进行调研、评优和推广,既可以减少企业间重复建设和投入,减轻企业的经营负担,又可以让企业在智能化改造方面抓紧落实。
(2)希望国家进一步支持、鼓励企业在互联网、智能化生产制造装备、先进生产工艺应用、产品升级换代等方面的投入,并按照实际投资额度大小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促进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提高产品品质档次、提升运营管理质态,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3、建设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支持体系
应完善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支持体系建设。对加大基础研发、核心关键技术创新、原创性研发的企业给予支持和鼓励,通过申报和审查,给予优惠政策或一定的减免税收等措施,推进企业技术水平提升。建议发布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标准,开展高质量发展第三方评估,并将结果作为奖优扶强的重要依据。
4、促进国有企业混改释放活力
促进释放国有企业活力。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政策,实现公司治理的科学化。通过股权激励等方法实现核心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共同体。强化通过管资本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弱化行政化管理。加强对于明显偏离正常经营的企业破产重组问题的监管。
5、强化对重大装备国产化的支持力度
调研情况反映出行业部分高端配件受制于国外,本次调研阀门企业较多,虽阀门产品已经拥有了较好的市场应用,但普遍反映阀门执行机构国外产品占有率很高,国内品牌影响力不够;另外控制仪表、工程设计及分析软件等仍多采用国外。因此重大装备产品及配件的国产化任重道远。
建议国家继续推进重大装备国产化工作,加强对进口工艺包采用国产设备的引导和管控,防止部分客户设置进口品牌门槛,避免歧视国产品牌。
6、加强对企业科技转化的支持力度
针对在专利转化、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方面存在的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成熟度不高和企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等现实问题,建议相关部门给予支持,加强科技成果的管理与转化,促进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市场,加快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另外国家在新材料的检验和验证方面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强,鉴定机构不足,影响企业发展。
目前国家重点研发、重大科技专项等科研项目,以及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等含金量高的奖项对通用设备制造业的支持力度过小,在申报指南中几乎找不到跟通用设备制造业相关的,建议国家加大相应的支持力度。
7、建议差别化采取环保及限电措施
近期各地出现拉闸限电的主要因素是“双碳”目标下采取能耗双控措施,但建议区分不同企业差别化对待,部分企业主营业务是生产制造节能环保产品,其产品属于提供更专业节能的解决方案,如推动集中供冷供热领域高质量快速发展等,助推实现“双碳”目标。建议这些企业不受拉闸限电的政策限制。
建议国家对生产制造企业出台明确的环保限产政策,引导企业升级转型,对加工制造企业不能一刀切停产限产。建议对企业科技研发实验过程中所涉及的锅炉、燃气设备等,在符合安全标准前提下应予适当放松管控。
8、应加强管理避免低价恶性竞标
建议政府加强管理,控制市场最低价中标等导致恶性竞争的招标方式,引导企业重视产品技术、品质,保护优质企业的基本利益。建议加强投标企业资质审核,评标标准更多体现技术和品质差异,加强对大国企和央企的招标管理及霸王式合同的管控,建立供需双方平等互利的良好关系。
阀门企业建议,央企招标的国内项目不应把使用API证书作为强制性要求。
三、对中通协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对展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1)建议加强展会宣传力度,为展商提供全方位专业化服务,邀请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用户企业互动,有助于加强上下游、同行间的交流。同时邀请参展企业的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管理部门以及石油化工、矿山冶金、水利市政、环保等客户端企业积极参与,从而提升展会的真正效果和良好预期。
(2)建议增加用户观展和互动。希望展览会活动能够邀请上下游的合作伙伴以及更多海内外的客户,并做好具体展区的划分与标识,以便企业可以更充分便捷的利用展览会的机会与更多供应商及客户开展合作与交流。建议加大在终端行业和用户中进行宣传和推介,提高展览会的影响力,扩大展会最终成果。中通协各专业分会很多是互为用户关系,希望能调动内部资源,在展会期间组织专业的对接会。
(3)建议推荐出新技术、新产品的重点核心展区。
(4)不要局限于每家一个小展位,建议把展台打通,几家集中洽谈区,更显大气。建议鼓励相互关联的专业厂家联合参展。
2、对团标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调研中企业对协会团体标准工作都一致认同。大多企业对团标的重要性有了认识,愿意参与团标的制修订工作。但在标准制修订方面基础薄弱,希望协会今后多开展标准化培训,指导企业开展相关工作。
(2)开展团体标准工作需要考虑产品自身标准化的要求,也需要充分兼顾产业链上下游生产制造的实际情况。团体标准的尺度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太松就不能有效地保护使用权益,太紧会限制产品的通用性和技术发展。建议推进安全类、质量提升类标准的制定,并且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管,不仅规范行业、也是保护行业。
(3)希望中通协的标准能在国内受到认可。在团体标准发布并实施后,协会应关注标准落地情况,建议对企业是否实施给予一定的奖惩措施,促进行业内团体标准的落地实施,以促进行业的持续发展。
(4)对已发布及拟编制的阀门行业团体标准进行及时宣贯和解读培训,多给企业机会参与标准制定,针对现有国外标准,特别是使用多年的ASME标准,应收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疑问组织专家解析。
3、对行业培训和交流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1)希望联系专家老师到企业内部进行针对性培训,使得受培训的人员更广,效果更好。培训形式多样化,不仅线下培训,也可以线上培训。
(2)职业能力鉴定行业培训与标准结合,建议协会与有能力组织培训的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成培训基地、完善培训能力,多元合作、多业并举,提升行业影响力、提高操作专业性。建议加强与职业技术学校对接合作,定向培养制造业所需的蓝领技工。通过协会平台争取向高校输送短期专业化培训的学员。
(3)多组织会员交流。建议以省为单位划片区,协会指定专人负责,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交流。会员之间、同行之间互通有无,避免无序竞争、恶性竞争,形成一致的市场预期,促进行业发展。
(4)在培训内容方面,希望多提供一些国家产业政策辅导和解读,多了解和收集上下游行业的信息,发布行业发展动态。建议进一步加强技术类和智能制造类的培训;组织行业内优秀企业的经验分享,包括管理经验、技术研发经验等;希望开展智能化、数字化和绿色化提升方面的培训;产品能效检测、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等内容的培训;对冷却塔的基本知识及实际运用的培训等。
(5)阀门行业希望多举办学术交流会议、技术研讨会,为阀门企业提供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信息,组织阀门企业技术人员和国家重大项目技术组进行相关交流,帮助阀门企业做到有准备、有计划、有策略的发展。希望可以更多地汇总、收集、分析行业发展情况,提供更多的权威行业信息,供企业发展分析决策,包括阀门配件行业(如紧固件、密封件、材料等)的发展前沿信息。目前江浙一带阀门企业众多,北方阀门企业相对少,希望加强协会加强引导、交流、学习,政府多支持企业发展。
4、对行业认证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1)希望协会能与用户协调规范认证市场,阀门企业反映项目投标需要各种认证,为取得美国、德国、澳洲、英国、国内认证各种认证等极大的增加了企业成本运营。冷却行业需要CCTI或CTI认证,但如果对全系列产品认证,费用高、耗时长,并且用户要求各异,能够准确对号入座不太容易。
(2)调研中呼声较高的是建议行业协会在规范行业行为方面要有实质性作为,比如进行企业分级,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3)希望加强组织对含金量较高的认证进行解读和培训,协助企业取证。包括: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军工、ASME等认证;希望举办水泵试验工程师培训班,开展绿色水泵认证;帮助企业跨行业认证,如建筑用泵需要消防认证;有关能效方面的认证,重点解读现行新标准规范,如:离心风机新国标1级能效认证、离心风机CT4防爆认证、粉尘防爆认证、离心风机AMCA认证等。
企业需要的认证还包括:TS特种设备许可证、3C强制性产品认证、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美国石油协会API认证、AAA质量信用认证、AAA售后服务体系认证等。应客户需要进行的一些产品出口目的地所在国有关标准的认证,如欧盟认证、俄罗斯认证等。
5、其他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1)希望重点关注行业集群的产业基地的健康发展与工业化体系布局,给予咨询指导,针对性地调研企业发展的共性需求,实施技术互助。
(2)希望协会在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中发挥更多作用,包括法律方面、政治环境分析、标准服务、国际认证等方面。
(3)希望协会对河北地区铸造产能加以推广。河北地区铸造产能有特别的优势,几个阀门企业都有万吨以上铸造生产能力,故城全县约有50万吨/年的中小型铸造产能。目前企业铸造车间只供自己产品配套,产能发挥不足。企业希望能在行业中对富裕产能加以推广利用。
(4)希望协会协助解决的其他问题,包括:帮助企业解决人员技术职称评审;针对出口型企业面临出口海运订舱难的情况,希望协会可以利用行业优势与更多的船运公司开展直通业务等相关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有企业反映在超声波和磁粉探伤等特种设备检测取证方面难度很大,希望能够帮助协调解决。
本次调研历时较短,且调研企业有限,但收获了良好效果。通过调研企业情况显示,行业今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良好,市场订单充盈,生产任务饱满,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超预期。国资企业在技术及人才优势明显,突显了资源配置的优势,以特有的优势抓两头研发和市场,科研投入较高,主攻高端产品,利润和市场可控,形成了良性循环。民营企业展现了充分的活力,更注重投入产出比,更重视经济效益。企业普遍对“十四五”发展目标充满信心,对落实措施坚定不移,尤其是对目前国家出台的节能、“双碳”目标、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等方向性的引导政策表示极大的赞同和积极的响应,对未来均保持较为乐观的判断。调研企业对中通协各方面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认可,也提出了多方面非常好的建设性意见及建议。通过年度集中行业调研,有利于深入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掌握了解重点应用领域的技术发展和需求特点,为协会对接政府和服务会员提供依据,促进协会更加清晰工作目标和提供针对性服务。

 

更多信息敬请关注冷却设备在线(www.ccti.org.cn)!

 

 

上一篇:格瑞德入选山东省DCMM贯标第一批试点单位

下一篇:北玻院产品助力神舟十三号顺利返航



关注微信

冷却设备在线
电话:010-67832070       邮箱:ccti2012@163.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板井路69号世纪金源商务中心12FB (京ICP备13051304号-2